慢性腎臟病的認識與照護

腎臟內科     陳思嘉 主治醫師(小港院區)(96年8月)


陳先生今年三十五歲,三年前因為雙腳水腫而至腎臟內科求診,發現蛋白尿,進一步接受腎臟切片檢查為膜性腎絲球腎炎。陳先生為第一期慢性腎臟病病人,三年來在腎臟內科門診規則追蹤檢查,腎功能未發生明顯惡化情形。

何謂慢性腎臟病?腎臟由於長期的發炎(例如感染、免疫複合體傷害、炎症反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影響,或因尿路阻塞遭受破壞,受損超過三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產生永久性病變致無法恢復正常,稱為慢性腎臟病。大致可區分為五期。第一期:腎絲球過濾率超過每分鐘90毫升但持續有蛋白尿的出現。第二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60-89 毫升。第三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30-59毫升。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每分鐘15-29毫升。第五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每分鐘15毫升。腎臟功能的惡化,除了會讓患者演變為尿毒症而需長期透析(洗腎)治療外,更極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與造成死亡。

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近年來各國透析病患人數逐年增加。末期腎臟病患者每年龐大的透析醫療費用已成為財務上沉重的負擔,失去健康亦影響生活品質。慢性腎臟病(包括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是目前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八位,其每十萬人口的死亡率由民國79年的11.39%逐年上升至93年的20.7%。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許志成的研究發現,台灣地區二十歲以上民眾罹患第三至五期慢性腎臟病者約有6.9%(約一百五十萬人)。台灣每年約有6,000名病患需進行透析治療,目前共計有四萬多名透析病患,其盛行率佔0.15%(每百萬人口約1,500人),近十年間攀升三倍,在全世界的排名上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位。在全民健保預算方面,健保每年花費大約250億新台幣在透析治療的部份,約佔健保總預算的7.21%,為健保單一給付金額最高的疾病。若再加上每年照顧透析病患之間接花費,則慢性腎臟病對於國家經濟更是一大負擔。

定期體檢 、早期發現腎臟疾病、尋求正規治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是阻緩腎功能惡化的方法;但是亂吃偏方、草藥、來路不明藥物、亂服用成藥皆會傷害腎臟加速病情的惡化。因此教育民眾與病患,建立正確的治療與用藥觀念,才是防止腎臟傷害與疾病快速惡化的最好方式。故推動全面性的慢性腎臟病預防是必須的。而慢性腎臟病照護之目標即為:(一)發掘無症狀的初期潛在腎臟疾病病人,(二)延緩慢性腎臟疾病病人的腎功能惡化,(三)以周全的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經順利的安全地進入透析,或安排腎臟移植,(四).以優質醫療照顧,協助病患獨立自主及回歸社會。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