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視鏡--診斷小腸疾病的新星

胃腸內科    劉孟冠 醫師    吳登強 主任(96年8月)


胃腸道出血是胃腸科常見的問題。但,令腸胃科醫師感到最棘手的,就是檢查小腸的問題了。我們的胃與大腸,現在已有發展十分先進的胃鏡與大腸鏡檢查來一一找出問題,但小腸的檢查仍少有診斷率高且便捷的工具。所幸,膠囊內視鏡誕生了,從1999年第一位自願者使用膠囊內視鏡以來,許多國家的研究報告陸續發表,顯示膠囊內視鏡的臨床實用性。它是一個2.6 x 1.1公分大的精密儀器,做成膠囊樣讓受試者能方便吞入,而膠囊的一端可發出光線及接受反射光,如照相一般再經無線電波紀錄在裝置於受試者身上的接收器,完成紀錄後再轉至電腦放映供醫師判讀。膠囊內視鏡檢查過程十分簡單且受試者接受度高,通常只要先做腸道清潔 (喝瀉劑),禁食8~12小時,再吞入膠囊即可,過程幾乎不會有何疼痛或不舒服,受試者可行動自如,膠囊之後會隨著大便排出而丟棄,不重覆使用。

膠囊內視鏡在小腸出血有很高的診斷價值,許多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膠囊內視鏡診斷率皆優於傳統小腸鏡,腹部電腦斷層,小腸X光攝影等檢查,更有些報告指出診斷率約可達七成,對於醫師做進一步治療的方向是一大助力。

除了出血問題,對許多其他小腸疾病診斷亦有幫助,如:發炎性大腸疾病,小腸瘜肉或癌症,藥物、放射線治療、慢性感染引起之腸炎,查不出原因之腹痛或腹瀉…等。國內少數幾家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已引進此檢查,本院亦於94年6月開始有爲需要之病患做膠囊內視鏡,分析於本院94年1月止28位病人之經驗,這些病人表現症狀包括未明原因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瀉、小球性貧血、及接受癌症篩檢檢查之狀況,總共20人(71.4%)診斷有小腸病灶,8人小腸檢查正常。就14位未明原因之消化道出血而言,小腸診斷有病灶有12人(85.7%),而確定為出血出處診斷為5人(35.7%)。就7位腹痛病人而言,4人發現小腸病灶,其中三位更是小腸癌症,診斷率57.1%。雖然並非百分百一定發現有小腸病灶,然而對於發生癌症之高危險群,確實是一項新的篩檢工具。

副作用是病人最介意的問題之一,慶幸的是這檢查副作用少。最怕遇到的是膠囊塞在腸子裡,國外統計發生率約1.5%左右。所以懷疑有腸道狹窄的病人,小於10歲的小孩不適用於此檢查,而對有心臟節律器的人及懷孕婦女影響未有完整報告,故也不建議使用此檢查。

近年來對小腸的檢查更有一雙球小腸內視鏡(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的誕生,對小腸疾病除檢查外還可以治療,即採取檢體送病理化驗或以電漿止血術進行小腸出血之止血治療,但對做此檢查的病人,仍需事先定位小腸病灶處,在此膠囊內視鏡更佔一大診斷優勢,做為此檢查之前的篩檢工具之。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