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厚操煩」--淺談廣泛性焦慮疾患

精神科    顏如佑 主治醫師(96年8月)


印象中,隔壁的陳媽媽總是緊張兮兮,一下子擔心先生晚歸是不是發生意外,一下子又擔心自己上班會遲到,要不就是擔心下雨了可能會有水災,或是小孩受風寒而感冒。每次看到她幾乎都ㄧ副倦容,不停地抱怨心情煩躁、肌肉酸痛、睡不好等。

焦慮是人類普遍的情緒之ㄧ,適度的焦慮,可以驅動個人發揮更大的潛能,如學生考試前的焦慮,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記下大量的知識。但上述陳媽媽的例子,她的焦慮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可能就是「廣泛性焦慮疾患」。「廣泛性焦慮疾患(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基本特質是對許多事件或活動的過度擔憂及焦慮,而且至少維持六個月以上,期間擔憂的時間比不擔憂的時間多,患者發現自己很難控制這些焦慮或擔憂,而且常因擔憂而感到痛苦,或是因擔憂而影響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等。此外,患者可能伴隨下列症狀:容易疲倦、靜不下來、難保持專心、肌肉緊繃、易怒或睡眠障礙等。除了心理的症狀外,患者也可能出現心悸、胃腸不適、頭暈或盜汗等身體症狀。

「廣泛性焦慮疾患」並不少見,其終生盛行率約5%,女性發病的機會是男性的2倍。「廣泛性焦慮疾患」的明確病因,目前仍尚未確定,但可能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張力素(serotonin)或伽瑪--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等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另外,重大的生活事件亦常與「廣泛性焦慮疾患」的發病有關。「廣泛性焦慮疾患」的病程易呈現慢性化,且亦常合併其他疾患,如:身體疾病之甲狀腺亢進或憂鬱症、恐慌症或社交畏懼症,因此及早的治療是重要的。

「廣泛性焦慮疾患」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包括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如放鬆訓練或生理回饋)以及合併認知及行為之治療。認知治療主要目的在改善患者之扭曲的認知,而行為治療主要目的在減少因焦慮引起之身體症狀。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廣為使用於「廣泛性焦慮疾患」的治療的藥物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以及血清素第一型受體作用劑(5-HT1A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等。若能合併心理及藥物治療,則一般會有較好的療效。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