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把短效支氣管擴張劑視為氣喘的萬靈丹

一般小兒科 朱育德 主治醫師(96年12月)


近來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使得有氣喘宿疾的小病號明顯增加,許多氣喘患者身邊都備有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假使使用不當,不但不能救命,反而會喪失寶貴性命,值此氣溫劇變,氣喘患者好發時節,特別值得關注。

十四歲花樣年華的王小妹,在微寒的清晨五、六點鐘,因為喘不過氣,雖然也使用了救急的藥物,但並不能使她的症狀減輕,約在八點時由父親駕車前往醫院,在途中即因為呼吸衰竭而意識昏迷,到院前已經呈現死亡狀態,雖然經由急救,仍然回天乏術,勉強維持一天的生命跡象,最終宣告不治。

回顧她的病情與用藥情況,意外發現雖然有多年氣喘紀錄,但在發作時只有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來緩解喘鳴的症狀,未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療。一支可以噴300次的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她在領到藥物一週內即用完,並且用不夠還自費到藥局購買,令人難以想像氣喘發作時,她有多麼痛苦。

另外令人錯愕的是,即便如鄧麗君因氣喘病逝多年(1995年)以來,社會大眾對於氣喘的認知與控制卻仍舊停留在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急救用藥,而不願意或不知道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等控制用藥治療,以致於氣喘發作時無法控制,甚至不治,引人唏噓。

氣喘在國人的盛行率:1993年約6%,至2002年在台北統計約16%,2005年高醫在博愛國小以問卷研究氣喘病童並追蹤結果約19%,顯示在國內由北至南近年來氣喘病童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並直逼歐美先進國家,例如2004澳洲的21%, 與2004美國17%。為何氣喘發生率增加仍是未解難題,一般相信在環境與基因交互作用是其主因。

由於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過去治療上依據嚴重度來區分輕度間歇、輕度持續、中度持續與重度持續型,至2006年新的三段五級治療,雖然看似不同分類,其中治療上的用藥卻是大同小異。主要分為控制用藥,如吸入類固醇與抗白三烯製劑(Leukotriene antagonist)等抗發炎藥物,與急救用藥,如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等。控制用藥是治療的主軸,而急救用藥則是在加強症狀控制,兩者須相輔為用。

長期而單一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會使得擴張劑受器內縮,所以不得不增加擴張劑的劑量與頻率,來讓支氣管放鬆,換言之,單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會「越用越依賴」,像王小妹的案例就是這個狀態的受害者。

2006年氣喘治療指引已將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列為急救用藥而非控制用藥。吸入性類固醇,在治療上認為具有增加細胞表面擴張劑受器的作用,所以有些藥廠把吸入性類固醇加上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作為一種控制藥物。對於這個案例,應該優先考慮吸入性類固醇來作為長期主線治療,在門診期間密切追蹤,並在氣喘治療衛教師的協助下定期回診與回報病情,才能達到氣喘治療的目的。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