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層常見的屈光問題及因應之道

眼科    徐旭亮 主治醫師(97年8月)


眼睛是我們看外面世界的窗口,也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為了看的更清晰,我們須了解各個階段常見的屈光問題,才能維持明亮之窗,所謂的屈光,簡單地說,就是眼睛的度數。

八歲之前,是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需要注意是否有高度遠視、散光或近視,造成視力發育不良,也就是弱視。一般幼兒約三歲半時,心智程度可達配合臨床評估的階段,可開始做篩檢,以期早期發現及治療。一般而言,多以眼鏡配戴即可達良好的結果。但有些家長,非常排斥眼鏡,認為一旦戴上眼鏡,就一輩子擺脫不了而拒絕治療,卻錯過此段黃金時期,使得小朋友的視力發育不良而弱視,一輩子遺憾。

八歲至二十歲,為學齡時期,大量接觸近距離的工作,例如唸書、電腦等等,此時最常見的就是近視的問題。台灣的學童近視情形嚴重,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年齡層逐漸降低,高度近視比率增高。已有報告指出,越早近視,以後越易造成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以後須面臨視網膜退化或剝離的問題,所以近視防治是一大課題。一般而言,近視在一百五十度以上,就應該配戴眼鏡,以免影響學習,或使近視增加更快。另外,報告有效的方式為長效散瞳劑或角膜塑形術。前者可能會因瞳孔變大而畏光,可考慮在室外時戴帽子、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另外也有可能近距離閱讀受影響而需近距離的眼鏡,而後者為夜戴型的硬式隱形眼鏡,僅適合五百度以下的患者,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而且價格昂貴,也須細心清潔保養以免造成角膜感染。而最重要的防治之道,還是適當閱讀距離、適時休息、減少近距離的工作。

二十至四十歲,一般屈光狀態都很穩定,即使變化,也非常緩慢。這時,矯正屈光的方法有眼鏡、軟式或硬式隱形眼鏡,甚或雷射屈光手術,可視自己的需求選擇,但最好與醫師溝通作完整的評估。

四十歲之後,面臨的是老花眼的問題,它是一種老化造成的調視機能降低,有些像照相機對焦的功能失準。既然是老化所致,就是每個人都會面臨,不管是近視或遠視。這時須適度調整眼鏡,可選擇另配近距離眼鏡或改成多焦點鏡片。而眼鏡隨年齡增加約三至五年須調整一次,有些人心理拒絕承認有老花,反而自己承受許多不適的症狀或逐漸喪失閱讀的能力。

五十歲之後,漸漸要面臨白內障的問題。屈光度數會隨之改變,甚至視力模糊而無法矯正。若是模糊程度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考慮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手術後須植入人工水晶體,隨醫療科技之進步,手術傷口越來越小,人工水晶體質料更好,越少併發症及更佳之視覺品質。當然,也有一些自費負擔之人工水晶體具特別之功能,例如濾藍光、多焦點,或可調焦式,可視自己之需求或經濟狀況選擇。再加上以雷射或角膜切割來矯正術後殘餘度數,使得白內障手術之精準度更趨完美。

藉由科技之進步,大家能享受更多樣更精準的醫療,多一些認識,就能有更多的選擇,也能避免不適切的期待。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