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之非藥物性治療

神經科    李建勳 主治醫師(98年7月)


目前常見的腦神經退化型失智症(比如: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病程大多是逐漸變化,緩慢持久的。其影響層面不止病人及照顧者家庭,整個社會國家體系運作,也都會牽連其中。因此對失智症治療照護,一定要有全方位的思考及醫療搭配。雖然目前臨床上已有多種相關藥物可供選用控制,但是仍有一些反應不佳及嚴重副作用的情形發生。因此,非藥物性的治療介入仍然佔有相當的角色。

就目前研究及臨床應用上,主要治療目標大多是放在穩定目前的功能與延緩病程進展,改善行為及精神症狀,促進某些認知功能,以及最重要的增進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不同的療法對於智能或精神行為症狀的影響也有所差異。

介紹幾種較有實證效益或常見的方式:

I.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

已有一小型研究發現,讓20位阿茲海默症病人聽現場演奏音樂每次30-40分鐘,一週5天,持續4週,會刺激神經荷爾蒙(如:褪黑激素(melatonin)及傳導系統活化。透過觀察,也有正向的行為轉變。臨床報告顯示可以改善社交行為,減少遊走及躁動行為,也可促進睡眠品質。雖然還未確定能否延緩失智症,但它可以明確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目前的研究仍較缺乏高等級的實證結論,因而本院神經醫學中心失智症研究團隊,正對此項具發展潛力的療法,進行臨床療效評估及研究中。

II.認知及記憶訓練(Cognitive and Memory Training):

如同大家熟知的『多動腦,永不老』的概念,也可視為一種『智能復健』運動。目前已有美國大規模的臨床研究(ACTIVE study)證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有效改善記憶、推理能力及執行速度等認知功能,對於維持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有相當助益,而且效益可長達5年之久。也可推論有預防智能減退的效果。

III.懷舊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 ):

這是失智症社會心理療法裡最為人熟知的一種。主要進行方式是與他人或團體討論過去的活動、事件與經驗。通常透過有形體的物件如:老照片、舊家具或熟知的音樂及語音檔案記錄來引導回想及發言。家屬也可參與其中。經由幾個小型研究發現:在經過4-6週的治療後,可改善智能和情緒,以及生活功能;對於家屬也有減輕緊張的效果。

IV.按摩(Massage):

間歇地在失語症病人的手臂及肩膀的部位按摩,每次約2.5分鐘,伴隨平靜安撫的語句。作為一種表達性肢體接觸及非語言式的溝通。約10天的療程後,可以減緩病人的脈搏及焦慮感,以及失能的行為。之前的證據也啟示有以下作用:長時間與人接觸、引導放鬆反應及適度的肌肉運動,因而可對阿茲海默症病人提供多種效益。

V.其他:

如亮光治療(Bright-light therapy)、寵物療法(pet therapy)、針灸(Acupuncture, 或稱『經皮膚電流神經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等。

目前國內某些失智症協會或相關機構,也有搭配及開發此類治療課程資源,如『瑞智學堂』,值得大家注意及多加運用。由於大部分的非藥物治療都缺乏較大型及高實證等級的研究支持,因此臨床應用上多定位在補充性療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使用。未來期待能有更多的資源人力,投入此領域的研究發展,使失智症的整體醫療照護更加完備。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