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臟衰竭的多面向照護與治療

心臟內科    李香君 主治醫師(98年8月)


由於人口老化、壽命延長、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精進帶來的急性心肌梗塞存活率增加等原因使得心臟衰竭的整體盛行率日益上升。數年前在台灣心臟衰竭的盛行率大約5.5%,現在更高。隨著心血管疾病的醫療進步,心血管用藥的發展、針對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心衰竭的心導管治療、預防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植入去顫器、心室再同步化裝置、心室輔助器與心臟移植等,都能改善心臟衰竭的預後,同時也帶來日益上升的高比例的醫療支出,甚至高於許多末期疾病狀態例如癌症,因此心臟衰竭對台灣的健保體系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除了上述先進的藥物與治療,心臟衰竭的非藥物治療其實也能有效地改善心衰竭病人的症狀、功能與預後,而且相較於高技術的處置而言是很有經濟效益的。多面向的照護方式整合護理師、心臟科醫師、復健師、復健科醫師、營養師、精神科醫師與藥師的專長提供心衰竭病人全面性照護。

蓋括而言,專科護理師部分強調病患與家屬對疾病之認知、自我照顧的方法、自我改善症狀的方法等。營養師諮詢提供檢視並建立心衰竭病患正確的飲食習慣,有效減少過多鹽分或水分攝取,同時可以兼顧維持病人良好營養狀態。復健醫師與復健師給予心衰竭病患合適的心臟復健可以強化病人的肌肉耐力與改善心臟功能表現。精神科醫師提供心理層面評估與早期發現憂鬱病人並給予適當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臨床藥師檢視心衰竭患者用藥的正確性與順從性,以達到最佳的藥物治療效果,並提供病患在心血管用藥的諮詢與指導。以上這些專業人士的合作可以改善心衰竭病患的生活品質,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治療,並能使心衰竭治療發揮其可能的最大效果。

目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心臟血管內科正在進行一項心衰竭治療整合計畫,其首要目標即是建立多面向心衰竭照顧體系以改善慢性心衰竭病人的預後。其次要目標有多項:包括系統性追蹤病人的預後、評估各種生物指標對預後的預測性、評估規律心臟超音波在心臟衰竭病人追蹤與治療的角色、以及探討遵從治療指引與否對心衰竭治療之影響。計畫中我們將收入病房與門診確診的心衰竭病人,心臟超音波的射出分率在50%以下者,各領域的專家組成的照護團隊將提供系統性與給予多面向追蹤治療。我們期待這項照護計畫的成功,帶給高醫的慢性心衰竭患者具世界級水準的醫療服務,並達到良好醫療經濟效益,以期能夠在不增加整體醫療支出亦不犧牲醫療品質之下,照顧到更多心臟衰竭的病患。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