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腸雙利器--膠囊內視鏡與雙氣囊小腸鏡

胃腸內科    許文鴻 主治醫師(小港院區)(98年8月)


眾所周知,內視鏡已廣泛運用於消化道疾病之診治,胃鏡用於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大腸鏡則運用於大腸疾病之診治,然而介於胃與大腸之間,像緞帶一樣彎彎曲曲,長達六公尺的小腸卻是多年來內視鏡無法伸達的禁區。以往小腸疾病的檢查僅能藉助於放射線科的小腸攝影或電腦斷層,但這僅能偵測較大的病兆。雖有傳統推進式小腸的檢查,但最遠只能到達小腸近端,且檢查過程極不舒服以致臨床運用有限。進入21世紀,兩個重大的發明突破了胃腸科多年來對診斷小腸疾病的極限,膠囊內視鏡(capsule enteroscopy)的發明,終於讓胃腸科醫師可以用非侵入性方式,對小腸做完整檢查;雙氣囊小腸鏡(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則可深入小腸,對全小腸做全面之觀察及介入性治療。在此對膠囊內視鏡與雙氣囊小腸鏡稍作簡介:

何謂膠囊內視鏡?

膠囊內視鏡外形似膠囊大小,內含前端攝影機,影像感應傳輸器和精密電池。檢查過程相當簡單,吞服下的膠囊內視鏡,會經過腸胃消化系統不斷拍攝胃腸道的影像,並將所有影像資料傳送至體外之無線傳輸接受器。檢查結束後將這些影像在電腦中還原成影片,即能找出病變。最後膠囊內視鏡會與糞便一同排出。它的優點是檢查方法簡單、無痛、無侵襲性、如同吞服藥丸。檢查過程方便易施行,且單一拋棄式膠囊,不重覆使用,可以藉由尋找血跡或血塊而找到出血的病兆或者其他小腸疾病:如小腸腫瘤、發炎性腸炎、血管病變、小腸黏膜病變....。膠囊內視鏡雖可達到全小腸觀察之目的,但針對病兆無法反覆觀察,亦無法施行切片檢查或治療,這是其美中不足之處。

何謂雙氣囊小腸鏡?

日本山本博德教授於2001年提出的雙氣囊小腸鏡是由一條 200公分的內視鏡和一條 145公分的外套管所構成。利用小腸鏡及外套管的兩個氣囊反覆充氣、消氣及前進、後退來進行小腸檢查,就類似夜市攤販灌糯米腸的方式反覆縮短小腸,讓長度200公分的內視鏡能夠完成400-600公分的小腸的檢查。針對病兆能反覆觀察、沖洗、切片檢查或施予治療,是小腸疾病診斷及治療的新利器,是目前唯一能對全小腸做非手術之觀察及治療的方式。然而雙氣囊小式小腸鏡檢查時間較久,病人往往需要輕度麻醉,操作者有放射線曝露的問題。檢查途徑又分「經口」及「經肛門」兩種,操作的困難度也較高。

膠囊內視鏡與雙氣囊小腸鏡

膠囊內視鏡及雙氣囊小腸鏡的發展改變了胃腸科醫師對小腸疾病的診治,然而沒有一種檢查是完美無缺的,膠囊內視鏡無痛簡便卻無法治療,雙氣囊小腸鏡雖免於手術,但過程冗長及病患的不適仍難以避免。在膠囊內視鏡和雙氣囊小腸鏡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診斷,一致性可接近六成的情況下,先施行膠囊內視鏡的檢查,可縮短雙囊內視鏡檢查的時間,並降低風險及減少放射性的曝露;一旦膠囊內視鏡未發現病灶時,雙氣囊式小腸鏡是另一診斷及治療的工具。結合這兩樣跨世紀的新技術將為小腸疾病患者帶來最大的福利。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