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恩蛋白--庫賈氏病

神經內科    楊淵韓 主治醫師(98年12月)


當人類第20條染色體上的普恩蛋白(Prion)基因發生變異時,會產生異常,且不會被身體組織溶解的普恩蛋白質。這些異常的Prion最終會〝誘發〞正常的普恩蛋白變性並沈積在腦內,產生一連串不可收拾的後果,最終造成令人聞之色變之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從普恩蛋白的來源,可再區分為個體自身普恩蛋白異常所引起的庫賈氏病,和因體外普恩蛋白進入人體之後而引起的新型具感染性質的庫賈氏病。

人類庫賈氏病(CJD)是在1920年代被發現,屬散發性或遺傳性病例,為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此病並不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由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普恩蛋白質,使得神經細胞內正常可溶的普恩蛋白質轉化成不可溶解的變性普恩蛋白質,並以等比級數的速度累積在神經細胞內,大量堆積於大腦組織,造成神經細胞死亡,病程最末會造成大腦組織變成海綿空洞狀。在從1975年至2006年為止,台灣共有175例確診的人類庫賈氏病。

疾病的病程方面:發病初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行為或人格異常等類似失智症狀,伴隨而來的是肢體平衡及協調上的障礙,如步態不穩、肢體的異常運動。隨著病程的快速進展,除了上述症狀會逐漸惡化外,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之抽動,並發生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等,疾病末期會出現較為嚴重之失智,甚至意識完全喪失。此病在病發後病程發展快速,大部分患者在半年至一年內死亡,不像阿茲海默失智症可以維持數年。目前無較好之治療方法。

世界上主要有三種致病來源:

(一)傳染性的庫賈氏病:感染源不明確,目前約有85%的病例是屬於這種機轉而致病的,即新型CJD。

(二)基因問題導致:約佔目前庫賈氏病的10%-15%,屬散發性或遺傳性,即舊型CJD。

(三)另外極少數的病人是由於醫療行為所導致,例如於1974年曾發生因有由於眼角膜的移植,而導致庫賈氏病的感染的報導案例。

目前引起世人所恐慌的是新類型庫賈氏病(new variant CJD)的病例,1996年在英國首次發現確認個案,其發生可能與牛的海綿樣腦症,即俗稱狂牛症有關。感染源懷疑是曾經食用受普恩變性蛋白質感染之牛的神經系統、內臟等相關組織。牛組織中,普恩變性蛋白存在區域可能性最高的為牛腦,其次是脊髓、迴腸、內臟等處。

新類型庫賈氏病患者大多為年輕人,疾病本身的潛伏期較短,起先發生症狀可能為焦慮、憂鬱、情緒不穩等行為異常表徵,到末期時,運動功能的缺損,和中樞神經病變等併發症會使患者易快速致命。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新類型,具感染性的庫賈氏病病例報告出現,但隨著外國牛肉組織的進口,尤其是有腦及內臟時,國人本身健康的自我防範不可不謹慎。特別是普恩蛋白無法以酒精、福馬林或放射線加以破壞,甚至它在土壤環境中三年也不會失去活性,更甚的是乾燥之後其活性可能更強。在滅菌方面,持續15分鐘的121℃高溫是可以除去普恩蛋白的活性;若增溫至132℃以上且大於1小時,可以有99.99%滅菌效果。但相對地如此的滅菌之後,對食物本身的破壞性也相當強,幾近毀了食物,因此預防感染的重要性,更顯得重要。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