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血管性高血壓--因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高血壓

心臟內科   黃智興 主治醫師(99年1月)


林小姐,26歲,公司體檢時發現血壓偏高,平時常感頭暈,故至心臟血管內科門診求診。由於年紀較輕就有高血壓,故針對可能之次發性高血壓安排檢查。 腎臟超音波發現右腎較小。血液檢驗顯示鉀離子稍低,血漿腎素明顯偏高。進一步核磁共振血管攝影顯示右腎動脈嚴重狹窄。因此安排入院進行腎動脈血管攝影,結果證實右腎動脈遠端有嚴重狹窄,故施予右腎動脈氣球擴張術之介入性治療。治療後,血壓於出院前就恢復至正常範圍,不需再服用高血壓藥物,門診追蹤血壓亦維持正常。

陳老先生,72歲,有長期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過去亦曾發生輕度腦中風。 雖有規律的降血壓藥物治療,最近血壓仍控制不理想且不穩定,有時收縮壓甚至超過180毫米汞柱。血液檢驗顯示腎功能指數較半年前惡化,血漿腎素亦明顯偏高。核磁共振血管攝影顯示雙側腎動脈嚴重狹窄。因此入院進一步腎動脈血管攝影,結果證實雙側腎動脈近端皆有嚴重狹窄,故施予雙側腎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術後血壓控制明顯改善,可減少降壓藥物的種類及劑量,腎功能指數亦恢復至半年前水準。

高血壓依其原因,可區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次發性高血壓。臨床上,約九成以上高血壓病人找不出原因,稱為原發性高血壓。腎動脈狹窄會引起高血壓及缺血性腎臟病變,而引起的高血壓,謂之腎血管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乃次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之一。造成腎動脈狹窄最常見的兩種原因,即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及纖維肌肉發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其中纖維肌肉發育不良,佔不到一成,好發於15到50歲女性,狹窄多在腎動脈遠端或分支。而約佔九成的腎動脈狹窄病例乃由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引起,狹窄通常在腎動脈的開口或近端,好發於年老、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已有冠心病、腦中風病史之病患。

病例中之林小姐,即因纖維肌肉發育不良造成腎動脈狹窄。藉由腎動脈氣球擴張術,多能成功改善腎動脈狹窄,且日後再狹窄率低。其所造成的高血壓痊愈率亦較高,約六成病患血壓恢復正常,不需再服藥。而另一病例陳老先生,乃因腎動脈粥狀動脈硬化造成腎動脈狹窄。常需腎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才能較成功改善腎動脈狹窄,進而改善、保存腎臟功能。這類病人高血壓痊愈率較低,不到三成,不過高血壓大都能改善,大部份病人血壓能控制較好,甚或減少降壓藥物的種類及劑量。不過日後仍需持續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並加強血壓、血脂肪的控制。

其實,高血壓牽涉範圍極廣。若有高血壓的問題,仍建議至醫院讓專科醫師進一步診療。切勿只到藥房購買成藥或自行服用家人的降血壓藥物,如此發生藥物副作用或造成身體不適的可能性較高,也易延誤病情。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