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塞住了--淺談「唾液腺結石症」

耳鼻喉科    吳哲維 主治醫師(小港院區)(99年2月)


「55歲的王先生最近幾個月在吃東西時,左邊的下巴處都會腫脹不適,不過通常經過1~2個小時後便會慢慢消腫。他起初不以為意,但是最近幾個星期,腫脹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而且自從前天吃晚飯腫起來後就沒有明顯消腫,而且合併疼痛發燒等症狀,所以前來本院耳鼻喉科求診。醫師診視口腔發現,王先生左側舌下黏膜處腫脹,進一步觸診發現口底深處有一硬塊,擠壓時伴隨下頜腺開口排出化膿的唾液。

其實王先生罹患的是”唾液腺結石”症,因唾液腺管阻塞而影響了唾液的分泌,所以會造成唾液腺腫大。當結石不大時,塞住的唾液會隨著腺體的壓力增大而慢慢從唾腺管的縫隙流出,因此腫脹通常過段時間就會消退。但是隨著結石越來越大,塞住的唾液將更不易排出,也更易造成細菌滋生而化膿感染。王先生經過抗生素治療並動手術取出結石後,再也沒有發生進食時下巴腫脹的問題了。

唾液腺是什麼? 功能有哪些?

唾液腺是指在口腔、上呼吸消化道中分泌唾液的腺體,大致可分成三對大型腺體及許多小腺體,大腺體分別是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腮線位於耳朵的前下方,下頜腺位於下頜骨角前下緣(即兩側下巴處),舌下腺則位於舌頭下的口腔底部,而小唾液腺主要是分布在口腔、鼻、及咽喉內約600-1000個腺體。這些唾液腺每天產生約500-700c.c的口水,可幫助我們滋潤口腔、幫助吞嚥及消化食物,也有殺菌和防止蛀牙等功能。

唾液腺為什麼會結石? 有何症狀? 如何治療?

唾腺結石發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論,有一些理論認為,唾液腺在發炎過程中,因唾液成分改變,導致鈣化物沉積在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異物等形成的病灶核心上,進而形成結石。

唾腺結石較常發生在導管中,較少發生在腺體之中;唾液腺體中又以下頷腺的導管最容易發生(80%以上),這是因為下頷腺的導管較長,走向不規則,開口較小,且唾液成分為黏液性,Ph值、有機物質及鈣磷鹽類含量較高等因素所致。

唾腺結石會造成口水阻塞,所以每次吃飯或看到較酸食物時,口水就會增多,下巴處就會腫起,特別是在進食後的半小時到二個小時之間。隨著結石愈來愈大,腫痛的時間會愈久,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腺體的化膿感染、發燒,甚至頸部的蜂窩組織炎。臨床上醫師可經由詳細的病史,雙手口內觸診,X光檢查或是電腦斷層檢查(圖一)得以診斷。

治療方面,若是結石在導管開口附近(圖二),可以在局部麻醉下經口將黏膜及導管壁切開後,取出結石即可,阻塞的唾腺往往可以回復正常功能;但若是結石在導管深處,或是位在腺體之中,無法經由切開導管取出,或是唾腺已嚴重慢性感染,屢次復發結石等情形,就必須考慮切除腺體。人體有許多唾液腺,因此切除一個唾液腺(例如下頷腺),並不會導致口水分泌不足,或是有口乾的症狀。

您有上述提到”唾液腺結石”的症狀嗎? 若反覆發生且症狀加劇,應及早就醫及治療。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