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夢斷--憶弟弟四年抗癌歲月

病友家屬   呂維婷(99年6月)


我弟,30初頭,2006年2月,在高醫被診斷出罹患末期神經內分泌惡性腫瘤,且已胰臟轉移至肝臟。當下,在母親面前,貼心的弟弟,強作鎮定。然年輕人獲知人生可能在三個月內結束,晚餐時,拿起筷子那抖動到無法夾菜的手,流露了身為癌末病患的恐懼與茫然。很幸運,弟弟能在高醫遇見蔡慧珍、陳立宗與余方榮醫師與護理團隊們。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專業與鎮定地情緒,稀釋了癌末病患的惶恐,協助弟弟勇敢地抗癌抗出了四年生命,完成心中許多願望。

驚嚇與自我封閉,是許多癌末病患一開始得知病情的直覺反應,年輕病患經歷心理衝擊尤其大。然而,在獲知診斷結果後,高醫團隊隨即為弟弟進行的個人化治療計畫,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中心種種臨床試驗研究,讓弟弟在抗癌初期,在萬念俱灰的現實下還擁抱著小小的希望,能即刻拿出年輕人的豪氣,豪賭一把。蔡慧珍與陳立宗醫師具有對於癌末治療藥物與治療方式的廣博醫學知識,往往考量到癌末病患身心靈與社會支持的條件下,為病患設計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治療期間,陳醫師及其助理,溫和地幫助弟弟及家人體認到癌末病患對抗癌症的心態,並非在於戰勝癌症,而是透過各種化學治療或放療,提高存活率與增進生活品質。2006年春末到冬初,弟弟服用「賽德」穩住了快速分裂的癌細胞,2007年注射「癌思停」標靶藥物,一年下來成功地控制癌細胞的蔓延。

記得2009年夏的一次門診,弟弟胸肋骨處疼痛不已。縱使接受最新腫瘤醫學訓練的陳醫師,一旁看著電腦內弟弟種種病歷史,他仍保有傳統醫師的觸診檢查。陳醫師仔細觀察弟弟胸肋骨的變化,溫和敲打弟弟略有腫脹的腹部確認有無腹水。醫師細心與沉穩的看診說明,讓家人接受了癌細胞轉移至骨頭的難過事實。當天,陳醫師馬上安排弟弟接受放射治療,想辦法減緩弟弟的疼痛,以確保弟弟的生活品質。陳醫師在面對頑劣的癌細胞,總是不斷找尋策略的積極心態。他治療的不僅是病患身體上的痛楚,同時,也扭轉著病患與家屬耽溺在絕望中的心靈。

四年期間,接受抗癌治療,弟弟承蒙余醫師與胃腸內科醫謢人員諸多照顧,長期間進出醫院,弟弟與醫謢們建立起同儕情誼。胃腸科護士總是以朋友身分鼓舞著弟弟,連弟弟後期居家照護期間,也常打電話來關心慰問。2009年秋,免疫力驟降的弟弟,經歷一次細菌感染,高燒發顫不止。余醫師的努力救治,控制住高燒。弟弟高燒穩定下來後,向護理人員表明想要接受復健,恢復行走能力。護士們隨即安排復健師來到病房,讓弟弟接受復健。弟弟那原本孱弱不堪的身子,再度長出肌肉,如願走出了醫院,多活了半年。護理人員總是用一種很支持的態度,從未因為弟弟病重,而忽略弟弟想要為身體奮戰的要求。

弟弟曾說,他從來不是意志很堅強的人,每天為了喝杯果汁,看看喜歡的書,這些世上簡單的美好,就多了些動力,抵抗病痛,接受治療,他自己好像迷迷糊糊地成為抗癌鬥士。家人一致認為弟弟能夠走上正向抗癌一路,從來沒有放棄生命,高醫醫護團隊的照護,是很重要的一環。

醫師們細心診療,控制腫瘤成長,讓弟弟原本僅存三個月的生命,延長至四年。謢理人員們的鼓舞,以致於弟弟從未讓偶爾浮上的死亡陰影給吞噬,自我放棄,他總是分分秒秒珍惜著醫護人員協助他搶來的時間。這四年裡,他帶著家人展開三次日本旅行,同家人分享他在日本獨家私人景點。

抗癌期間,生活品質的維持,讓他可以持續在高鐵任職,參與公司的營運,在人生最後一次生日,能在同事的簇擁中度過。感謝高醫醫護團隊,協助弟弟抗癌搶出了四年的青春歲月。四年,足以讓一個年輕人完成一些願望,在無所遺憾中,跟親人與朋友說再見!
(病友家屬 呂維婷 )

回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