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內科成立於民國56年,隸屬內科部,民國74年分為胃腸內科及肝膽胰內科,現任主任吳政毅醫師。胃腸內科在歷任主任的領導下,我們一直朝著教學、服務、研究的既定方向發展:數十年如一日的陳章義教授專注嚴謹的學者尊嚴;優雅風趣的詹昌明主任視病猶親的醫者風範;實事求是的王文明主任追求真理的科學家精神,一步一腳步的吳登強教授按部就班的處世哲學;崇尚和諧,追求仁愛溫馨的蘇育正主任,這一直都是胃腸內科的經營發展方向。擁有南台灣最悠久的傳承,高雄醫學大學胃腸內科以優秀的人文背景及教學研究成果,贏得病人的信賴。歷經多年的努力,如今我們已蛻變成全方位的醫療研究單位。高醫胃腸內科是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及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認可之消化系專科及消化系內視鏡訓練機構,本科除專屬病房外,本科醫師都經過良好的消化系專科醫師的訓練,學有專精,配合精密的醫療設備為病人做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更有堅強的師資陣容,為有志於鑽研胃腸疾病的醫師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研究環境。目前更成立多方面的治療團隊,積極培訓人才以求在胃腸內科方面的各個領域都有更深入的發展。
胃腸內科成員:
吳政毅教授(胃腸內科主任)、陳立宗教授、吳登強教授、郭昭宏教授、盧建宇副教授、吳宜珍教授(消化系中心主任)、余方榮助理教授(消化系內視鏡室主任)、胡晃鳴助理教授、王耀廣助理教授、王俊偉助理教授、陳以勳助理教授、王崧維醫師、張哲墉醫師、郭昭宏教授、施翔耀醫師、侯灝皚(小港醫院胃腸內科主任)、朱能生醫師(小港醫院)、沈群勝(小港醫院)、許峻麒醫師(小港醫院)、吳秉儒醫師(小港醫院)、蔡一民醫師(小港醫院)、許文鴻助理教授(高醫岡山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許朝欽醫師(高醫岡山醫院)、林楷傑醫師(高醫岡山醫院)、蔡旻軒醫師(借調衛福部屏東醫院)、總住院醫師: 林千傑醫師、莊沛霖醫師、陳建誠醫師、楊啟昇醫師、周奕廷醫師、黃奕翔醫師、盧俊翰醫師、嚴珮綺醫師;助理研究員-劉忠榮博士、陳威昌博士;技術員-李易諶、科秘:吳佩蓮
檢 查 項 目
胃十二指腸泛內視鏡檢查、小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無痛胃鏡檢查、無痛大腸鏡檢查、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窄頻影像學、食道靜脈瘤內視鏡注射硬化療法或結紮治療、內視鏡息肉切除、上消化道出血之內視鏡酒精注射止血及熱探針止血療法、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及總膽管結石取石術、胃造廔術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術、抗逆流黏膜燒灼術
醫 療 設 備
上消化道泛內視鏡
大腸鏡
小腸鏡
膽道鏡
內視鏡超音波
十二指腸鏡 ( ERCP )
自動洗淨機
胃腸內科病房五心級照護:我們以關心、愛心、細心、耐心和同理心五心級的態度照顧病患之基本需要,並給予個別性的照護,不斷的求變求新,自我充實,以期能達到我們的理念:
1、提供個案及家屬在照護及情緒上支持並同理其感受。
2、照護個案時有組織、有系統。
3、明暸個案所做各種檢查之原因、結果,並詳盡告知,讓個案了解,以降低其害怕不安的心理。
4、醫護人員與個案及家屬有良好溝通管道。
5、臨床與理論相配合。
6、具備專業之知識、能力,以提高護理品質, 降低個案身心之不適。
主要照護範圍
本科病患主要疾病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引發出血佔第一位,其次為胃腸道腫瘤。主要護理問題以組織灌流改變 /胃腸道出血為第一位,其次為高危險性胃腸道黏膜受損及高危險性傷害/跌倒。另有關癌症相關治療計有化學治療照護、放射線治療照護、輸血導管照護及疼痛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