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壯年時期擔任主管的他,被診斷為「威爾森氏症」,面臨走路容易跌倒、下肢逐漸乏力等身體受限情形,並認為拿著柺杖行走有損顏面而抗拒使用輔具,對外出活動抱著牴觸情緒,認為大家都看不起他;白天獨自在家,連購買午餐都顯得不容易,透過中心的關懷及聯繫,轉介長照訊息及資源連結,開始接受居服員協助送餐、陪同就診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服務,增強獨立自主能力及生活環境的方便性、安全性,讓他逐漸願意接受疾病帶來的身體變化。
本中心透過一次次的關懷、溝通,增加罕見疾病個案及家屬的信任,縱使未來仍有許多未知的病情進展,也不再感到無助及惶恐,能夠擁有堅強的力量向前行。

「Meleda島病」的47歲單親女性,獨自養育三名子女長大,主訴自出生3-4個月就有症狀,從小到處就醫皆表示無藥可治癒,110年因手痛加劇,且有萎縮情形曾至他院皮膚科求治,經醫師轉診至本院詳檢後確立診斷。
初收案時,她對人生充滿負面想法,認為世界對她太不公平。透過本中心長時間關懷,協助辦理重大傷病卡,減輕相關醫療費用,鼓勵參加罕病基金會病友團體,入會後參加罕見職人推展活動,111年個管師鼓勵參加獎助學金活動,更是榮獲進修助學獎學金,女兒也順利就讀台南的科技大學,兒子也都有穩定的工作,一切逐漸步上軌道,個案的笑容增加了,整個人的自信心也提升不少!最重要的是手部疼痛情形及萎縮情形明顯緩解許多,生活品質越來越進步,現準備考試中,期待可以考上身障特考,她說,從沒想過中年婦女的人生還可以這麼有盼望的過著,我回應著: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及享受美好的幸福人生,祝福您。

一個新生兒被診斷為「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媽媽在初期面對孩子的病情時,曾提出安樂死的選項,認為不希望孩子受苦,隨著醫療團隊的支持與解釋,孩子病情穩定並順利出院。返家後,媽媽積極學習照護知識,並透過門診與LINE即時聯繫醫療團隊處理孩子的各種狀況,面對沉重的照護壓力,媽媽主動尋求資源協助,成功申請到外籍看護來幫忙減輕負擔。
隨著情況逐漸改善,媽媽開始思考未來,並提出凍卵的問題,積極準備迎接下一胎的可能性。透過醫療團隊與社會資源的支持,這個家庭逐漸從困境中走出,重新找到希望與勇氣,邁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