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索羅門群島-自2009年起
2013年索國爆發登革大流行 與WHO並肩作戰-防疫指導
爭取與執行外交部援助之索羅門群島「登革熱檢驗設備緊急採購援助計畫、中央醫院登革熱診斷實驗室設置計畫」
美金66萬元(約新台幣2000萬元)

2018年9月至索國舉辦國際研討會當地官員、WHO代表、美國軍方代表共襄盛舉

閃耀的索羅門群島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 主任
刊登於臺灣醫界Taiwan Medical Journal,Vol. 53 No.12 (2010/12/01):57-60. http://www.tma.tw/ltk/99541213.pdf
索羅門群島
在南太平洋群島的國家裡,傳說中神秘的索羅門王寶藏的國度,便是由992島所組成的索羅門群島共和國,其所涵蓋的幅員廣闊、物產豐饒,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1)。在六個臺灣的太平洋友邦中,也是人口最多,截至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有62萬5百人(2)。索羅門群島有九成五人口信仰基督教。
索羅門群島於3萬年前已被來自新幾內亞的美拉尼西亞人佔據。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羅·薩米恩托和門達尼亞·德內拉抵達該群島,並於其中的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上(簡稱瓜島,目前該國最大島,是首都Honiara所在地)發現大量金銀珠寶,他們認為發現了聖經所載的所羅門王的寶藏,於是將該群島命名為索羅門群島(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於1942年1月攻佔索羅門群島,試圖以此為基地向南進攻澳大利亞。於是美日兩軍進行了一場最慘烈的瓜島戰役,經過三年的艱苦戰爭,日軍最後戰敗,於1945年全部撤出索羅門群島。戰後,由於群島經濟幾乎全部被摧毀,重建工作又極為緩慢,索羅門群島的局勢始終動蕩。英國在該群島實行漸進式的改革,逐步給於當地民眾權力,方才能夠控制局勢。 1978年7月7日,索羅門群島宣布在英聯邦內獨立,以英王為國家元首。為君主立憲制,政府設有國會。伊麗莎白女王同時為君主及國家元首,由總督 (Governor General) 代表行使職權。由於國家貧困,索羅門群島政府必須仰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援助方能收支平衡(4)。
與高醫的聯結
第一眼抵達這個熱帶海島國家的印象,便是怎麼會有如此美的令人窒息的地方?這是2009年3月首次與這地方的聯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自2009年2月起開始承接「九十八年度衛生署國合處的台灣衛生中心年度計畫」,這是首次高醫承接如此大型的國際醫療援外案。但仔細追溯起高醫與索國的緣分與聯結,起自2005~2006年間,由本院組成的行動醫療團每年2次到索國提供短期的醫療照護服務,對索國逐漸展開了第一類的接觸與了解。並於2006年與索國中央醫院(National Referral Hospital,NRH)締結姐妹醫院,推動雙方醫療技術支援及訓練之交流與合作,迄今未曾間斷過。
這四年多以來,索國總共有八位醫療專業人員(醫師、護理人員、醫檢師)曾至本院受訓,兩位博碩士研究生在此進修。其間索國總理、國會議員、衛生部官員及歷任中央醫院院長皆曾造訪過本院及健檢。除了於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由署立新竹醫院承接在索國甫成立之「台灣衛生中心」進行醫療支援外;本院於2009年2月再度承接計劃後,為重新評估索國其醫療現況,以承續間斷支援期間的變化,於3月籌組首探團隊,了解當地醫療現況及協助模式。索國因為大部分地區仍是未開發及未受污染的好山好水,因此傳染病中仍是以瘧疾為首;肺結核次之。而瘧疾防治已有澳洲及日本醫療團隊的協助,肺結核防治又有來自Global Fund的支援。因此首探團隊發現腸道寄生蟲防治是被忽略、但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因此隨即進行考察規劃其執行方向,含地點選擇、標的族群、重點病原偵測、索國後勤支援程度、目標期程與決策方向。因此選擇以瓜島為主的城鄉學童為前探調查之偵測指標。另外針對當地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等日漸嚴重的慢性病,也決定以在地生根的方式,即訓練當地醫療人員為種子教師,以教育紮根的方式推廣全國。
尋求合作夥伴~~從被忽略但重要的腸道寄生蟲防治發展
在2009年5月及11月(5),腸道寄生蟲的前驅調查及追蹤治療,整體學生感染率超過三成,尤其鄉下學童高達五成四陽性率,相較城市學生,有顯著的高。腸道寄生蟲皆是生活史中與泥土相關的蠕蟲,其中七成二是鉤蟲,二成八是糞小桿線蟲,這些又都是經皮膚進入人體相關的傳染途徑。由鄉下學童大都赤足貼近泥土,甚至當地校長也不穿鞋看來,倒也由這次調查,實際反映當地衛生現況(圖1、2)。這些的調查結果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高度重視,WHO主動要求我們提呈調查結果,並已開始接觸並嘗試結合當地及國外衛生工作群組,來共同對抗此種被忽略的熱帶疾病(NTD,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但又嚴重危害國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衛生問題。
由於腸道寄生蟲感染牽涉環境、衛生、教育、營養與經濟等多面向 的問題,因此藉由台灣衛生中心在這次疫戰中,精準地掌握問題,發現問題,前導性的以改進之檢驗技術與團隊診治介入模式,引起當地世界各國醫療團隊的重視,從而以此衛生議題為基礎,發展並尋求國際衛生合作夥伴(partnership),以打破過去臺灣與其他各個NGO毫無交集的現況,跨出單打獨鬥、疊床架屋的窘局。這是在腸道寄生蟲調查服務中所獲得最珍貴的經驗與模式。未來將持續於索國推動教育能力重置(Education Capacity Building),協助當地醫療體系未來有能力自己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從事國際醫療的終極目標。同時在這單一議題架構下已逐步建立起與當地醫療衛生相關人員及民眾之信任關係,藉此逐漸推展雙方可長可久的其他傳染病防治,如蟲媒相關傳染病,這與全球暖化後步步威脅島國居民息息相關,同時推展臺灣防治經驗。
代謝症候群種子推廣教育模式
慢性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高尿酸血症)在索國近年來逐漸西化文明後而造成健康的一大威脅。據索國衛生部報告其糖尿病發生率為6.1%(在1991~2006間)。在2006年間高醫以六百多位索國居民的健康服務統計,糖尿病盛行率亦超過6%,高血壓、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均超過20%。尤其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城市居民比鄉村居民顯著嚴重。這現象有逐年升高及年輕化趨勢。由於代謝症候群是與飲食營養習慣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結合本院營養師及護理師共同合作編製一套活潑的實體互動式衛生教育課程。重點在教育醫療人員為種子教師。在三個月後,我們很驚訝當地種子教師有多位竟然以此套教材申請到索國衛生部經費,至全國醫院及社區進行推廣教育,成效卓著。在高醫團隊的用心與付出後,這樣的回饋,鼓勵我們必須更加努力(6)。但其實代謝症候群成因可能還牽涉到種族、基因、文化等等複雜因素,同時其引致的心血管疾患,有時必須藉助較現代化的醫療技術診治。因此本院已開始提供其相關次專科之專門技術與研究訓練,因此就此代謝症候群防治策略,必須更廣泛與全面的長期紮根性的交流與合作,才可以看出其對索國人民疾病致死率之影響。
踏破鐵鞋的行動醫療服務及社區衛教
過去這一年,提供索國國會議員、工作人員醫療服務及健檢服務,共有138人次。結合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及高醫醫療體系(中和醫院本院、小港醫院、大同醫院)共同組成行動醫療團,赴索國偏遠地點,遍及大小島嶼共十多個鄉鎮,提供社區居民醫療服務,合計有2,389人次。由計畫自聘專科主治醫師,提供索國二省(Guadacanal、Malaita)特定地區居民醫療服務,共1,069人次。於台灣衛生中心內之特別門診提供醫療服務,共有136人次,對象包羅萬象,除駐臺人員、臺商、索國人士,同時一有醫療團隊進駐消息,其他國家志工也紛紛求診,相對也是對臺灣團隊醫術的肯定,並可建立與其他NGO團體交流管道。另外提供社區及學校衛生教育活動,包括了至Good Samaritan Hospital定期社區民眾衛生教育,共有405人次參與;結合國際志願服務團資源進行社區衛教計畫,共有1,695人次參與;結合Taiwan IHA志工進行社區衛教計畫,共有340人次參與。這樣的動員能量,也更為貼近索國人民、讓他們點滴在心頭。因此一有臺灣醫療團隊抵達,在當地便是被期待的大消息。
義診中,除瘧疾、胃腸呼吸道感染外,學生以皮膚傷口感染為主,黴菌感染非常普遍,尤其如同被黴菌紋身過般的令人難過不捨;社區居民以高血壓、糖尿病、肌關節病變為主。雖然與當地人民語言很難溝通,但是在他們綻露出燦爛天真的笑容瞬間,足以讓人心頭融化,語言反而是多餘了。而筆者曾參與的兩個離島的服務中:去Savo島搭小船,涉水登船,途中,巧遇熱帶氣旋,風浪駭人,全身濕透,驚險萬分,只好一路喃喃唸經,正是修煉安忍的很好機緣;而去Auki島搭乘以目視調整起降的小型螺旋槳飛機,螺旋槳震耳欲聾,但俯視太平洋,確又是美的令人屏息、秀麗壯觀的群島風景;這些都是在義診時無法預料又驚又喜的意外插曲,也是人生中非常值得回憶的難得體驗。(圖3~5)
雙彩虹的索國天空
2010年3月20至28日,在院長許勝雄帶領下,隨同副院長賴文德、小港醫院副院長王文明、高專蕭世槐及筆者等一行五人,至索國除義診外,同時代表台灣人民的愛心捐贈(資材、藥品、麻醉機等等)。這一年多以來在院長的堅持下,傾高醫醫療體系的資源及人力,全力投入配合索國人道醫療服務支援;除派駐在索國一位護理師團長外,期間更是有七梯次醫療志工團隊至索國服務,含專科醫師12人次、護理師6名、營養師1名、醫檢師4人次、志工9名、醫管專家4人次,共計36人次。院長同時指示於2007年底成立之本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必須全力協助發展索國熱帶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策略,並責由副院長賴文德教授督導。未來也將結合由王文明副院長負責的甫成立之小港醫院「熱帶中心」加入團隊,一起為國際醫療努力。
此次在院長的帶領下,至Good Somaritan Hospital進行藥品物資捐贈與義診服務。平時嚴謹自律的長官,不論院長、副院長皆放下身段,看病、發藥材、搬運物資。並與當地病人、小孩打成一片,看著他們蹲在地上找尋藥膏,發給皮膚黴菌感染的病人,並被病人團團圍住的景象,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這是一股領航的力量。(圖6)
在3月24~25日間,馬英九總統之太誼友邦之旅(7),行腳至索國,總統在百忙中特別抽出時間造訪在索國中央醫院的台灣衛生中心。總統專注用心的仔細聆聽中心的醫療衛生工作報告,臨別前握住高醫醫療團每一位成員的手,肯定支持我們的努力。並深深期許繼續與索國人民站在一起,同心為其醫療衛生及健康促進努力。總統寬厚的雙手,溫暖振奮每位團員的心。(圖7、8)
索國因長期以來台灣在各方面真心的全力投注,在3月24日由總督贈勳馬總統最高榮譽「索羅門之星勳章」(Solomon Star)(8) (9)。接著於3月26日再度由總督贈勳高醫許勝雄院長,次高榮譽「索羅門十字勳章」(CSI, Cross of Solomon Islands) (10),以表彰許院長在推動台索醫療合作的卓越貢獻及肯定長久以來高醫團隊無怨無悔的付出。這也是首次台灣醫療人員接受邦交國如此高的榮譽勳章!3月25日索國傍晚的天空,竟出現雙彩虹;面對這難得景象,輝映台灣元首及院長的殊榮,顯示台灣對在海之角一隅子民的溫柔與慈悲,這樣的美麗,常駐人心。(圖9)
後記
在鎮日令人揮汗如雨的炎熱國度,在衛生設施及基礎建設遠遠落後的索國,院長及副院長們都不以為苦,甘之如飴。尤其院長透露台灣早期就是如此,在農家長大的他,小時候農忙時更是有過之無不及。終於了解行事堅定、屹立不拔的院長,其人格特質養成的背景。
誠如院長在離開索國最後一天答謝午宴中,謙虛地致詞:「這勳章是所有駐索團隊的榮耀、所有台灣人的榮耀,我只是代替大家受獎」。離開前,我們望著外交部大使詹秀穎夫婦及駐館人員、農技團黃添棟團長及其團員、在地台商朋友,心中有太多的感恩,如果沒有他們全心全意的協助,我們醫療團是絕對無法挺立邁步;尤其感恩上天,能在異鄉讓我們遇到這些真心相待的長官與好朋友。同時也非常感激衛生署能給予我們這機會,橫跨千里來服務與臺灣同是海島的子民。更難得的是,在這麼特別的日子裡,接受到來自自己國家元首的真心祝福與鼓勵;並親身感受到位於高層之尊的院長、副院長民胞物與的悲憫,在在都是驅策我們的最大動力。離別前的這一天,索國的天空顯得特別閃耀!
參考資料
1. Tourism, Travel, & Information Guide to the Province of Guadalcanal in the Solomon Islands http://www.guadalcanal.com (2010.4.18)
2. Encyclopedia of the nations (Solomon Islands) http://www.nationsencyclopedia.com/Asia-and-Oceania/Solomon-Islands.html(2010.4.18)
3. 世界歷史/索羅門群島 http:// tw.18dao.net (2010.4.18)
4. 索羅門群島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k (2010.4.18)
5. 外交部網站(外館消息): 2009年台灣衛生中心第二次寄生蟲篩檢暨防治計畫在Savo島及Malaita省活動情形(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張貼日:2009-11-17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646&ctNode=1213&mp=6(2010.4.18)
6. 外交部網站(外館消息):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照護種子教師訓練營圓滿成功(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張貼日:2009-8-19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9171&ctNode=1716&mp=1(2010.4.18)
7. 外交部網站: 馬總統於民國99年3月21日至27日率團展開太誼之旅 日期:2010-3-29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44085&ctNode=1095&mp=1 (2010.4.18)
8. 總統府網站: 總統諾魯及索羅門群島行程--馬總統接受卡布依總督頒贈「索羅門之星」勳章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6242(2010.4.18)
9. Taiwan - President Ma visits Nauru and the Solomon Islands www.isria.com/pages/26_March_2010 (2010.4.18)
10. 外交部網站: 索國總督Sir Frank Kabui 頒贈索羅門十字勳章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許勝雄院長。(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張貼日:2010-3-29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4071&ctNode=1213&mp=6(2010.4.18)
索羅門群島服務~ 回首十年來時路~
刊登於 台灣醫界雜誌 April 2021, Vol. 64, No.4, P. 56-61https://www.tma.tw/ltk/110640411.pdf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附院)自2005年開始支援索羅門群島(簡稱索國);自2009年首次承接衛生署大型援外計畫「索羅門群島臺灣衛生中心援助計劃」,當時由許勝雄院長指派本人至索國探勘未來服務方向,我們於2009年3月至索國前行探勘,在實際深入了解當地醫療及公共衛生狀況後,尤其是當地官方之傳染病年報,看不到腸道寄生蟲及蟲媒傳染病(如登革熱)資料後
;我們於是決定在傳染病介入部分規劃--被忽略的熱帶疾病(NTD,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腸道寄生蟲及登革熱。熱帶地區因貧窮、戰亂或環境衛生等問題引發對人類極大威脅之熱帶傳染疾病,且又是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公衛議題。雖然於2019年9月,台灣與索國斷交,但回首過去十年來穿梭在索國,致力投入於NTD相關公衛防治的點滴,不禁一幕幕迴旋腦中,回顧過往,這些頁頁都是寶貴的國際醫療援外經驗,值得我們反思與展望未來。
許院長之所以指派本人前往,是因為於2006年筆者自泰國進修熱帶醫學回國後,在院長期許下,希望開始推動熱帶醫學暨國際醫療,於是籌劃設立高醫附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簡稱熱帶中心):於2008年通過教育部核可下設立。自2009年索國探勘回來以後,在院長的授權下,本人便領導熱帶中心同仁全心投入索國腸道寄生蟲及登革熱之防治。熱帶中心於2008-2009年相繼爭取到當時衛生署及國科會的計劃,設立登革熱防治中心暨鑑定實驗室。於2009年通過臺灣第一個獲疾病管制署(CDC)認證的登革熱鑑定實驗室,於2011年可以代替CDC發傳染病登革熱鑑定的報告。於2012年2月也通過臺灣唯一獲得TAF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實驗室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的登革熱鑑定實驗室;經TAF認證,也是等同獲得國際認可。因此2012年至今,熱帶中心登革熱實驗室是在臺灣最早同時獲得TAF及CDC認證的標準登革熱鑑定實驗室。沒想到這些努力,竟然在2013年索國登革熱首次大流行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索國腸道寄生蟲防治
本人自2009年起、至今共12次遠赴索國服務。在長期深入的醫療服務中規劃與執行索國學童腸道寄生蟲檢驗與防治計畫,並與WHO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報告,並加入其腸道寄生蟲防治之工作群組。2009~2010年調查發現腸道寄生蟲及蟲媒傳染病在當地盛行率很高;於2010年3月在馬英九總統訪問索國期間;將此初探結果報告給WHO駐索人員,引起他們高度重視與肯定,並希望就此議題籌組跨國合作群組,為當地人民健康及公共衛生,一起努力。而索國政府也因高醫團隊的貢獻,頒發給前高醫院長許勝雄教授索羅門十字勳章。我們除一方面義診服務外,對於當地醫師及醫檢師提供傳染病防治的再教育,同時提升強化索國醫檢師其腸道寄生蟲診斷能力(1,2)。後續規劃有投藥診治、環境衛生改造與民眾衛教等長期深入的公共衛生之推動,達到實質全面的改善。
索國登革熱檢驗與防治計畫
(一)學童登革熱血清盛行率之先驅研究
2009年開始,我們熱帶中心檢驗登革熱檢驗技術及品管已確立,因此也開始首篩學童登革熱血清盛行率之先驅研究。在當時探勘中發現,不論腸道寄生蟲或登革熱流行情況,皆是無法在索國衛生部及文獻上可以找到資料。讓我們覺得很訝異,鄉下學童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高達5成、登革熱血清盛行率竟然也高達6成(1-3)。因此我們於2010年將此兩項重要結果報告駐索的WHO人員,由於當時他們的重心在瘧疾及肺結核之防治,長期以來忽略這兩種疾病,因此也很重視我們的調查發現,欣然將我們在這兩種疾病列為他們的工作群組之合作夥伴。
(二) 2012年獲得索國「登革熱防治先導計畫」
我們同時於2011年將完整之研究報告給中華民國外交部,受到外交部重視,我們也大膽預測索國應該早晚會有登革熱大流行(3)。於是我們於2012年11月獲得外交部及索國衛生部委任兩年期「登革熱防治先導計畫」,含登革熱鑑定檢驗、血清盛行率調查及防治計畫策略。
(三)2013年索國發生25年來登革熱首次大流行
就在計劃剛開始不久,2013年1月,竟然索國發現第一例登革熱後,緊接著至3月,病例不斷增加爆量,幾乎每天報紙都在刊登革熱疫情。因此我們緊急出團至索國協助登革熱疫情控制。我們比WHO專家提早一週到,便開始了解疫情及與他們衛生部及中央醫院人員開會;接著首次我們與自馬來西亞來的WHO專家Dr. Lucy Lum一起,評估索國疫情與規劃防治方向;之後決定WHO協助調度鄰近澳洲及南太平洋友邦醫師過來支援醫事人力,臺灣部分則協助登革病毒感染鑑定,因為當時我們熱帶中心也有此專業能力,尤其向WHO報告我們有TAF認證水準,為國際認定;因此WHO也同意就登革熱防治與檢驗,我們為合作夥伴並加入其登革熱防治之工作群組(4)。當年疑似登革熱病例高達8千多例,我們共鑑定1121例,即時提供給WHO檢驗結果,共有三成陽性確定個案,大都是登革病毒第三型(5)。 而以往長期以來被WHO忽視的登革熱,終於被正式宣稱,登革熱為當地極度威脅的傳染病。因此回顧當時2009年時我們便積極探索及預測登革熱在當地的重要性,於2013年登革熱大流行後,終於獲得WHO及索國政府的刮目相看,贏得肯定與讚賞。
(四)2014年協助索國建置第一座BSL-2登革病毒鑑定實驗室
2013年索國爆發登革熱大流行時,與WHO共同一起協助登革熱防治,並替索國人民爭取與執行中華民國外交部援助之「登革熱檢驗設備緊急採購援助計畫」及「中央醫院登革熱診斷實驗室設置計畫」;於2013~2014年規劃與建置索羅門群島第一座BSL-2 (Biosafety Level-2)登革病毒鑑定實驗室(6)。
(五)索國第一個血液分離機
源由於2013年索國登革熱大流行時,才發現全國沒有一個血液分離機,因血小板低下出血時只能輸全血,因此建議外交部購置。後續培植索國血庫功能的提升與強化(7)。
(六)2014年執行索國登革熱血清盛行率計畫
2014年我們同時在索國衛生部委託下進行瓜省、馬來塔省、西省,三大省七個地點,共1079人,發現血清盛行率自12%~63% (8),這是首次索國大型且重要的登革熱血清盛行率的調查結果,也達到索國衛生部的期待,對於未來登革熱防治提供了正式官方的記錄。
(七)2015~2019年執行索國檢驗登革熱的能力重建與提升計劃
自2015年起訓練索羅門群島當地醫檢師,檢驗登革熱的能力重建計劃,含登革病毒實驗室之維護與品管能力。與TAF合作,一起協助指導他們有關ISO15189之核心概念,將來希望也能將索國登革熱實驗室,可以被臺灣之TAF輔導認證,以提升其檢驗品質與品管;甚至能被WHO認可的合作實驗室而努力。
(八)2015年與TAF一起協助索國
2014年12月TAF廖志恆副處長來本中心實驗室登革熱檢驗之展延認證審查時,向他報告這些援外計劃是根源於TAF對本實驗室的認證肯定,才有辦法展開的軟實力外銷至國際,也才有利基與WHO及國際接軌。同時向他提出國際推廣合作計劃而得到首肯。2015年索國派遣四位醫檢師至臺灣學習登革熱檢驗相關檢驗,兩梯次共為期四個月;TAF也首次以外文來協助訓練在臺的索國醫檢師,指導實驗室之維護與品管能力。我們原是被TAF指導查驗的單位,至發展為國際合作的夥伴,這樣的模式,我想這也是首次的創舉。於2015年11月,我們邀請TAF團隊一起至索國,並於當地舉辦登革熱國際研討會,邀請WHO代表、索國衛生部官員及中央醫院醫事人員參與,會中交換臺灣與索國登革熱醫療與防治經驗。同時TAF在副執行長石兆平帶領下,由專員黃思瑋與邱曼慈,在會中介紹TAF的實驗室品質確保計劃及認證的概念。WHO代表全程參與,對臺灣登革熱疫情極度重視,給予許多建議。WHO代表及索國衛生部次長,對於TAF帶來的新觀念,表達高度興趣,尤其可將此精神應用至Point of Care Testing,以及索國新建置的登革熱實驗室(9,10 )。這是首次TAF推廣至國際,展現臺灣檢驗認證的軟實力(圖1)。
(九)2016年索國登革熱再起
2016年索國再度登革熱小流行,疑似登革病例3486例,是登革病毒第二型。在高醫與WHO努力下疫情很快被控制下來(11)。自2013年大流行後,2014~2015年及 2017~2019 年再無大流行,僅零星案例。索國登革熱得到穩定控制,高醫團隊之努力受到索國及WHO肯定。2017年11 月,蔡英文總統訪問索國還特地參觀登革熱診斷實驗室,印象深刻、讚譽有加(圖2-4)。
(十)2017~2019年持續推進索國準確醫療
由於當地基礎建設不佳,常導致登革熱實驗室的高級儀器故障。因此,我們結合學術研究單位與廠商,研發驗證使用簡單快速的田野可攜式儀器,應用推廣於索國;獲得WHO及索國政府讚賞及引用,優化輔助當地登革熱實驗室功能、實質協助防疫的利器。經過2017-2018年努力,於2019年促成台灣外交部優化索國登革熱實驗室計畫援助。
我們於2017年11月首度組團邀請與我們產學合作的夥伴,亞洲基因公司總經理兼研發長周錦生博士,與瑞基海洋公司全球業務副總鍾德豫,一同前往索國,捐贈及推廣檢驗商品,同時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指導使用新檢驗機器與試劑。兩家台灣公司皆自行研發登革熱檢測試劑,有效縮短登革熱檢驗時程及優化檢驗流程;同時配合南向政策,適合於開發中國家,以達user friendly檢驗之需求;也可以讓索國登革熱實驗室之功能更多元及擴展性(12) (圖5, 6)。由於受到當地及WHO的重視與肯定,我們接著又於2018年9月再度組團,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控制與研究中心陳俊宏副執行長、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林昌棋教授、瑞基海洋公司鍾德豫首席商務長,一同前往索國,舉辦蚊媒病之創新策略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邀請WHO官員、索國衛生部官員、中央醫院醫事人員參與。報告內容為台灣針對登革熱成功之防治策略、病媒蚊的介紹與控制、新型的檢驗試劑介紹與展示(圖7-10)。延續2017年所捐贈的儀器及試劑,2018年再度捐贈新開發登革分型檢驗試劑(PCR及快篩試劑)與200個蚊媒誘捕桶,應用台灣蚊媒控制經驗導入索國,教導當地居民如何使用,期望控制蚊媒數量,達到減少蚊媒傳染病的發生率(13) (圖11)。
WHO給我上的一課
在單槍匹馬與WHO接觸的這幾年,發現政治力介入之深,實在超乎想像;剛開始常常與他們有約要談事情,但莫名其妙他們臨時便取消,讓我們很單純、很守信用的台灣人很傻眼,然後才知道他們的顧忌。因此我們以高效率行事,而且因與其他組織所做的沒重疊,很快發現及介入許多NTD專業的問題。尤其在登革熱大爆發時,竟是與WHO一起並肩工作,到最後他們竟主動來找我們。因此在政治現實下,專業是突圍的契機。
結語: 索國斷交、不忘初衷
雖然於2019/9/16與索國斷交,似乎一切努力隨風而逝,但我們仍是無怨無悔。因為始終堅信,凡是走過,必留下痕跡與影響。在資源貧乏地區從事國際醫療服務,有時常寸步難行、充滿風險與危機。2011年5月在索國意外出車禍,非常感念索國好朋友在危難時把我們拉出重圍,這份情誼長存於心(14)。
這十年,高醫附院歷經許勝雄教授、 吳俊仁教授、 賴文德教授、 鍾飲文教授、 侯明鋒教授等五位院長的指導下,動用全院資源,全心投入支援索國醫療。同時也歷經詹秀穎大使、烏元彥大使、于德勝大使、羅添宏大使、廖文哲大使等五位駐索國大使,用盡大使館人力、物力及關係,打通各種障礙,全力來協助高醫推動索國人道援助。這些長官讓我學習到各種決策背後的思考過程及領導團隊朝正確發展方向的歷程;尤其與大使們學習到對政治的敏感性及外交關係之因應,是一輩子書本上也學不到的寶貴經驗。讓我從最初浪漫、不切實際的國際服務的想像,鍛鍊成敏銳及務實的建立國際關係之經驗。非常感恩這些長官的信任與授權,讓本人的專業能有所發揮,同時昇華人生歷練。
一個單純的念頭與發心,一群人共造的善業,將臺灣人的傻勁、善念與專業實力,繼續將愛傳出去。同時在索國成功聯結的產官學導入模式,未來也可以做為新南向國家的醫療援助典範。回首十年來時路,感謝一路上,鼓勵、支持與協助我們的臺灣及索國朋友,沒有您們,我們是無法行遠的!
參考文獻:
- 蔡季君. 閃耀的索羅門群島. 臺灣醫界,2010; 53(12):57-60.
- Kelly Her. On a Medical Mission. Taiwan Review. P18-23, (2012/11/1). https://taiwantoday.tw/news.php?post=23699&unit=12,29,29,33,45&unitname=Taiwan-Review&postname=On-a-Medical-Mission
- 索羅門群島登革熱血清盛行率。Tsai JJ*, Hsiao SH, Chen PC, Tenneth Dalipanda, James Auto, Chang Ko, Liu LT, Wang SH, Tsai YC, Lai WT, Sheu SH.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第60屆美國熱帶衛生學會年會 ASTMH annual meeting。2011-12-04至2011-12-8 美國費城舉辦。
- 蔡季君. 索羅門群島~被忽略的熱帶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in Solomon Islands.高雄醫師會誌 第二十四卷第一期 (2016/1/20) http://www.doctor.org.tw/file/90-3-4.pdf
- Liu LT, Dalipanda T, Jagilly R, Wang YH, Lin PC, Tsai CY, Lai WT, Tsai JJ*. Comparison of two rapid diagnostic tests during a large dengue virus serotype 3 outbreak in the Solomon Islands in 2013. PLoS One. 2018 Aug. 10;13(8):e0202304.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230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86442/pdf/pone.0202304.pdf
- The first dengue laboratory in Solomon Islands (2014/9/29, Solomon Star News)
- Rescue from bleeding! The first blood separator at Solomon Islands. (2014/11/13, Solomon Star News) http://www.solomonstarnews.com/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le/146-news1/national/4938-rescue-from-bleeding-the-first-blood-separator-at-solomon-islands?Itemid=490
- 2014年索羅門群島登革熱血清盛行率。Tsai JJ*, Dalipanda T, Tovosia S, Bobogare A, Namo H, Eddie R, Wang YH, Lin PC, Chen PC, Lai WT. 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in 2014. The seroprevalence of dengue fever in Solomon Islands. 第60屆美國熱帶衛生學會年會 ASTMH annual meeting。2015-10-25至2015-10-29 美國費城舉辦。
- 使命的故事--高醫致力臨床流行病研究與診斷,推動我國國際級醫療援助. 認證報導TAF Newsletter 18期. (發刊日期:2015/07/25)http://www.taftw.org.tw/wSite/ct?xItem=624&ctNode=263&mp=1
- TAF 獲邀至我邦交國索羅門群島辦理醫學研討會. 認證報導TAF Newsletter 20期. (發刊日期:2016/02/04)https://www.taftw.org.tw/wSite/ct?xItem=970&ctNode=388&mp=2
- 台灣協助索羅門對抗登革熱疫情. 中時電子報/中央社 (2016/11/22).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122005347-260408?chdtv
- 索羅門群島中央醫院感謝並讚揚臺灣捐贈效果神奇的新型登革熱檢測儀器(2017/11/17)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NewsPrint.aspx?ID=224114
- Taiwan upgrades NRH dengue lab. The Island Sun News (2018/9/26)https://theislandsun.com.sb/taiwan-upgrades-nrh-dengue-lab/
- 蔡季君. 沉默的力量. 高雄醫師會誌,2012; 20(2): 174-175.http://www.doctor.org.tw/file/75-7-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