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吞嚥與語言障礙

語言治療師 江姿慧

重症肌無力和肌肉失養症,因肌肉無力與肌張力降低,在言語、口腔動作與吞嚥層面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如下:

在言語表現上會產生:說話的速度、口腔動作範圍和口腔動作準確度降低之情形,此類言語障礙稱為弛緩型吶語症。常見言語特徵為:明顯的鼻音、鼻漏氣、連續性氣息聲、明顯呼氣聲、子音不正確、語音音調較平、音質粗糙、語詞簡短、音量單調。隨著說話時間拉長,言語障礙會變差及加重、發聲困難、音量下降、複誦及描述的清晰度變差、言語變得不清晰。

在口腔動作的表現為:雙唇閉合差、展唇異常、流口水、舌上抬動作小、靜止時舌頭異常、舌頭輪替動作差。

重症肌無力患者如果咽肌受影響,可能在多次吞嚥後,咽部的收縮能力會逐漸衰退;有約50%的患者會發生臉部、下巴、延髓和頸部肌肉無力,其症狀包括:複視、吶語症、張嘴及咀嚼困難、吞嚥困難、流口水、頸部肌肉無力、顏面肌肉無力。

語言治療師除提供言語、語言、吞嚥功能的評估,會另外依患者的狀況提供建議,如:口語表達的語句長度、溝通方式、進食技巧等。

重症肌無力患者當肌肉運動時,無力現象會更容易疲勞,且當肌肉休息時,便會迅速恢復,因此根據病人的那些肌肉受影響,建議最適合的飲食,每天最好是少量多餐,而不是一天三大餐。

肌肉失養症導致咽部收縮力量不足和環咽肌功能異常,使食團無法推送通過食道上方括約肌,此類吞嚥異常建議可採用代償性策略,例如改變食物質地、進食姿勢、調整進食的量與速度。

參考資料

  1. JeriA.Logemann(2005)。吞嚥障礙評估與治療。周芳綺等譯。台北。心理出版社。
  2. Bruce E.Murdoch(2014)。後天性言語和語言障礙:從神經解剖與功能性神經學觀點分析。陳雅姿譯。新北市。合記。

個論
  1. 運動神經元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2. 周邊神經病變-遺傳性肌肉感覺神經病變
  3. 神經肌肉接合處病變-重症肌無力
  4. 肌失養症
  5. 吞嚥與語言障礙
  6. 輔具

 

← Back previous page 回上一頁